全國服務熱線:021-56763537
        公告:
        百年傳承,名揚天下。新雅粵菜館
        資訊中心當前位置:首頁 > 資訊中心
        新雅粵菜館的前身為“新雅茶室”

        時間:2017-09-10    點擊量:525

        新雅粵菜館的前身為“新雅茶室”。它創設于1926年8月,原在上海四川北路534號(虬江路口),僅一開間門面、二層樓建筑,沿馬路的底樓經營罐頭食品、點心、飲料,二樓經營廣式茶市、廣式點心。因當時以經營茶市為主,二樓茶室設備新穎,環境幽雅,故取名為“新雅茶室”,創建人蔡建卿,系廣東南海人,早年畢業于香港皇仁書院,曾在香港和南洋地區經商多年,有一套經商的經驗。后來在漢口楊子四岸鹽務稽核處任英文秘書、副處長、處長等職。1926年初來到十里洋場的上海,不久便在四川北路廣東人來滬客商居住較為集中的地區,開設了這家茶室。創店之初,主要經營廣式茶市、點心,一年后又增加了粵菜小吃。由于環境清靜、點心質量上乘、服務優良,曾博得顧客的稱贊。 
            新雅茶室座位不多,較之同樣是廣東茶館的南京路“冠生園”要小得多,卻被著名文人林微音發現了。當時林微音正為《時事新報》副刊寫短文,拿到稿費愛坐茶館,他首先就成為新雅茶室的常客。由于這家茶室所在靜而明亮、布局頗有新意,完全不同于上海的舊式茶館,帶有洋派風采,潔具消毒嚴格,店主還經常情茶客參觀茶具食具等可靠消毒操作過程,這樣,就吸引了文人中許多愛坐茶館的一些人士,如邵洵美、張若谷、戴望舒等,還有袁牧之、艾霞、攝影大師郎靜山等,逐漸成為上海文化界人士相約聚會之處。而新雅茶室也由于常在寫文章朋友的文章中出現,便逐漸出名,蜚聲滬上。二十年代時,在西方文明國家首先出現了“文藝沙龍”,許多著名文人都在“文藝沙龍”活動、寫作,于是上海文化界人士就將“新雅茶室”比喻為西方文明國家的“文藝沙龍”,稱它為上海二十年代的“文藝沙龍”。不少文化界名人除了飲茶常到這里外,一些小型的宴請活動也常在新雅茶室舉行。據《魯迅日記》載:1930年2月1日下午大江書店邀于新雅茶室,晚與雪峰同往,同席還有傅東華、陳望道等。可見,當時的新雅茶室在社會上、尤其是文化界已深有影響,同時在經營業務上,也躍同業之上,1930年全年營業額達到30萬元,利潤9000元,均高于同業。這是新雅粵菜館歷史上第一次飛躍,創業成功,首次聞名滬上。